當芯片制造商尋求在“后Wintel時代”有所作為時,習慣于Intel體系的IT企業可能會發現一種新的事物。至少看上去,它與云計算都已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那就是智能手機。
在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在全球的出貨量已達到1億臺的規模,首次超過了個人電腦的出貨量。因此,舊的模式、Intel的墨守成規、甚至驅動市場的強大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都無法與初具規模的移動模式和云計算模式相提并論。
但是Intel并未甘心對于其PC時代成就的孤芳自賞。在本周的Intel開發者論壇上,該公司的CEO Paul Otellini介紹了一個所有其他設備都與其進行通訊的集線器設備。他說,該設備將在保護和授權其他設備(即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方面起到一個中樞的作用。
即便在Intel公司一直努力爭取一個立足之地的領域(如智能手機),公司都聲稱,它將從部門的整體增長中獲益。根據Intel公司的估計,每出貨660臺智能手機,就需要部署一臺新的服務器以支持相關設施。同樣,在市場上每售出110臺平板電腦就需要部署一臺新的服務器。
“這是一個設備為主角的故事,”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Framingham的IDC公司分析師Matthew Eastwood說。“用戶能夠在任何地點,使用任何設備訪問他們所需的任何資源,這不是一個單一的設備或平臺就能夠解決問題的。”
同時,Intel公司的高級研究員、公司的數據中心組CTO Stephen Pawlowski表示,對于Intel公司來說,云計算就是一個“巨大基礎設施”。
在Intel云計算技術愿景系列活動中,他列舉了幾個與云計算相關、推動Intel成長的趨勢。據IDC預測,從2009年至2014年用于支持所有數據遷移至云的存儲能力將增長670%。
在視頻流量和傳感器技術(如GPS、加速度計、指南針、陀螺儀等傳感器)方面的飛速發展都要求強大處理能力的支持。而大數據分析則是一種趨勢,Intel將側重于推動該項業務。
“未來的計算將會被不斷發展的實時數據集成與分析所占據,”Pawlowski說。
Intel公司還打算更為直接地影響未來云計算系統的工作方式。Pawlowski表示,這位芯片制造商已在致力于將算法集成至芯片,這就有助于實現工作量與合適機器的匹配,即一個被稱為處理器親和性的概念。他說,他能夠想象一個系統級的程序管理程序一定會了解有關指令集的信息。“例如,這個內存屬于這個程序,因此就應當確保數據與運行這個程序的處理器在物理上盡量地接近。”Pawlowski說。
Red Hat公的高級云計算戰略家Gordon Haff表示,這種能力將讓用戶關閉不活躍的處理器以節省能源并繞開發生故障的處理器。“在系統級實現更高程度的智能是一件好事,”Haff說。
至于創建一個程序管理程序,Pawlowski表示目前他無法發表意見。
他表示,Intel公司已探索了云計算應用程序如何開發新的NVM技術(如Restive Memory)以克服內存擴展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量都是在CPU中完成的。”他說,在內存中保存數據方面節能工作還大有潛力可挖。
資源調度、任務安排、使用率度量和質量檢測的自動化工具、軟件升級的自動化工具以及檢查運行中代碼正確性的功能都將成為云計算成功“極其重要的”的內容,Pawlowski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