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企業推行信息化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早期的信息化主要體現在輔助技術方面的應用,使用了大量的CAX(CAD、CAM、CMM等)軟件,主要用於幫助各類工程師在技術手段上的突破,成果主要體現在數字化上,建立了以數字量傳遞為主的產品設計、制造技術體系,實現了以電子圖板為代表的設計技術及以數控加工、數控檢測技術為代表的大規模數字化應用,為航空制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改進產品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普及,這些年來航空制造企業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主要體現在信息化支撐企業管理的改進上。進入上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大量ERP、PDM等軟件的廣泛使用,信息化進入企業管理領域,大量滲透到企業的各類管理中,例如財務、人力資源、計劃、資源及工藝、工裝數據等的管理方面。各企業花巨資引進了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PDM(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并在企業內實施應用,但總體上這些信息系統在企業內的使用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有的甚至是無疾而終,不了了之,最後受損失的是企業對信息化的信心和企業提升管理能力的機會。
航空制造企業在管理信息化上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化建設長期集中在辦公室即在技術與管理科室,而企業的重心、主戰場即生產現場的信息化應用的缺失。為解決這些問題,對於航空制造企業來說,生產現場信息化系統的MES應用,即建立起針對生產現場的制造執行系統是目前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航空制造企業在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中,應用得最多并最早的是ERP和PDM。對於航空制造企業中廣泛使用的ERP系統,主要用於企業的計劃管理、財務管理等。在ERP系統中生成了企業的各種計劃,例如主進度計劃、技術準備計劃、裝配計劃、零件生產計劃等。通過ERP系統將這些計劃發布到各業務部門和生產現場,但生產現場的核心文件––工藝文件(裝配工藝文件、零件制造工藝文件等)在PDM中是電子的,而在生產現場是紙面的。因此,這些工藝文件上承載的大量信息,如生產的進度信息、質量信息、成本信息等就無法直接獲得,只能通過大量的生產調度人員直接到現場收集數據,管理者通過各種呈送的報表及采用會議的形式收集信息。信息的傳遞方式是通過逐層匯總、逐層上報的方式進行的。
在這種傳統的信息流運行方式下,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資源的浪費,大量的人花費大量的時間用於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屬於非增值勞動。其次是信息的滯後性,信息通過人工方式收集,通過報表、會議等形式傳遞,導致信息收集和傳遞時間長,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到相關人員。而企業內的信息又是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時刻在變化的,信息的滯後導致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變得沒有價值。最後還有信息失真,信息通過逐級上報的方式傳遞,每一級都要對信息進行一次加工,越到信息流的末端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在這里,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隱瞞信息導致的信息完整性不足,二是對信息進行加工導致信息的準確性不足,由此必然會導致信息壁壘現像的發生。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樣傳統的生產現場基於紙面工藝文件的運行模式下,ERP系統生成的計劃沒有真實可靠的生產現場數據的反饋,導致無法及時有效地掌握企業的運行狀況,最後導致各種計劃不能指導企業的生產,成為可有可無的計劃,計劃失去了其權威性,從而使ERP系統運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為企業的目標服務的,在企業內消除浪費現像、增加價值,實現整個價值上的精益改進是信息化應用目標,實現了企業內業務改進與信息化的融合,特別是生產現場管理的改進與信息化的融合,將成為企業向精益企業邁進的堅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