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需多久,您的愛車會自動告訴您哪里的交通出現了擁堵,為您提供一條通順路線?還需多久,您乘坐的火車或公共汽車能向您的手機發送最新信息,幫助您更快地到達目的地?日前有關專家給出了時間表,請關注——智能交通距離我們還遠嗎?
“5年!”這或許是最新也是最樂觀的預計。
說這番話的人是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李實恭。在日前召開的IBM中國2008新春策略發布會上,他明確地告訴記者:“在未來的5年,因上下班高峰而產生的交通壓力和污染將會發生徹底變化。”
當天,IBM公布了第二份年度“未來5年的五項創新”,列出了在未來5年將有望改變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的五項創新。
“未來5年內,會興起一輪交通工具與公路之間的接入高潮,這會確保交通通暢,降低污染,使用戶更快地到達目的地。通過智能交通系統自動調整燈光模式,分流交通。”李實恭表示。
來自斯德哥爾摩的示范
李實恭的信心來自于目前智能交通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而斯德哥爾摩的案例也讓他更有底氣。
為了緩解日趨嚴重的市區擁堵難題,今年1月份,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開始實行一項全新的擁堵收費機制。作為負責解決方案設計、開發和運行的主承包商IBM與瑞典道路管理局和斯德哥爾摩市緊密合作,在24平方公里的內城進行了一次擁堵收費試驗。
據介紹,斯德哥爾摩的這一系統是一個基于警戒線(邊界)的系統,收費區周邊的18個無障礙控制點安裝了用于車輛識別的路邊信標和照相機。根據時段對出入收費區的所有合法車輛進行收費,其中高峰期的收費最高,但每天的收費有一個最高限額。
“數據顯示此次試驗成功地將交通流量減少了25%%,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數增加了4萬人,并大大減少了高峰期的道路擁堵。”IBM全球道路用戶收費項目負責人JohnDowson表示。“斯德哥爾摩的成功經驗對于中國而言有著積極的示范作用。”李實恭表示,使用交通信息和車輛電子技術,根據需要向駕駛員提供信息、警報并實現車輛控制,對駕駛員進行安全駕駛支持,可以大幅減少人為錯誤所造成的事故,提高道路安全、道路容量和道路交通物流效率,降低車輛排放和噪聲,改善交通環境。
智能交通就像交警
“在車輛快速增長的同時保證交通暢通,關鍵在于如何去疏通道路,而疏通道路的關鍵就在于實時的采集信息,然后基于這些信息進行交通控制,來進行緩解。”在日前召開的“瑞薩2008論壇”上,瑞薩科技有限公司汽車電子市場中心副總經理楊崢嶸告訴記者:“除了增加公共交通出行力度外,ITS是個不錯的辦法。”
據了解,ITS是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的簡稱,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
“打個比方,ITS就好比交警,能夠合理地指揮和舒暢交通,當然,ITS的可靠性和實時性可是成千上萬的交警也比不上的,它的統籌安排能力更是異常強大。”楊崢嶸說。
全面應用還需時日
其實,智能交通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公交系統的自動檢票系統、停車場的自動收費等屬于智能交通范疇之內的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在我們生活,但是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各大城市在蠢蠢欲動地發展智能交通的同時,仍困惑于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無論是在交通管理中心、信息服務中心的平臺建設,還是交通工具的導航系統配備,都還不完善。“國內在智能交通上僅僅做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很多廠商和學者太熱衷于概念的炒作。”他說。
“面對復雜的交通問題,智能交通僅僅是眾多‘解藥’中的一個。純粹指望智能交通就能夠解決城市擁堵問題,這種想法并不現實。”雖然是科學家,但李實恭依然很清醒地認識到技術僅僅是輔助工具。
雖然,國內的智能交通發展“虛火”太旺。但蘊藏在智能交通產業中的財富更是讓無數國內外的商業機構垂涎三尺。
“在中國當前階段,汽車電子的普遍應用對于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楊崢嶸表示,作為先行者,瑞薩已在中國布局多年。
“瑞薩去年和長春市簽署了智能交通構筑計劃,并通過了智能交通計劃的系統測試。”楊崢嶸告訴記者,在瑞薩的幫助下,長春市正在利用有線和無線、終端技術,包括道路建設、道路管制、電子眼、攝像頭、信號燈管制的整體系統,引進圖像、聲音控制,對該市未來交通發展進行規劃。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為了應對奧運帶來的交通壓力,北京市已經率先開始建設智能交通系統。屆時,系統能夠保障奧運大家庭成員從駐地到比賽場館耗時不超過30分鐘;監控車輛不少于500輛,交通事件監測和響應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準確率大于90%%;隨時掌握奧運交通車輛服務狀態。
“未來的交通不在于增加更多的道路、火車、公共汽車或飛機,而是聰明的人類通過使用智能技術令交通變得更加順暢、更加簡便,并提高人和環境的安全性。”李實恭相信,“創新能夠幫助應對城市擁堵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