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5月國家電網首次披露建設智能電網規劃時,電力設備商就認定這不僅是難逢的商機,更是一次行業革命,智能電網關鍵技術標準體系作為最大的懸念,出臺日期一再延遲,吊足設備商的胃口。
眼下,國內設備商最盼望的就是標準制定程序的公開、公平和公正。要做到這一點,標準體系的制定就不能只是“少數人的游戲”,而應“納百川”。
目前,在國家電網主導下,智能電網具體規劃和設備標準體系的制定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部分電力設備商表示,公司有技術人員參與過該標準體系的討論會。但主要負責制定該體系的技術專家仍集中在國家電網旗下各研究機構。
實際上,單從概念理解,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將是舉國而動、需長遠規劃的大工程,涉及行業不僅囊括發電輸配電上下游,還橫跨家電、IT等產業。如此浩大的工程由國內最具實力的電網企業——國家電網來牽頭負責初步規劃、技術研發雖無可厚非,但由于涉及廣大上游設備商企業的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并與家電等其他有交叉,因此在制定智能電網所需要的各種關鍵技術、關鍵設備的標準體系時,應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引導相關行業的參與者、協會等第三方機構、甚至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充分參與。
此前,國家電網相繼收購平高電氣和許繼電氣,大步參與上游產業,同時又在牽頭制定智能電網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在其他行業參與者看來,國家電網此舉難逃“既制定比賽規則又參與比賽”的嫌疑。如果推進標準制定主體的多元化、科學配置,如鼓勵行業協會或行業監管機構充分參與制定過程,將有利于標準體系體現科學公正的效果。
此外,由于智能電網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相對較新的概念,我國的智能電網發展更是處于籌備期,因此在建設初期而制定的關鍵技術標準體系應該考慮到行業的現狀,確立全局性、可持續的發展觀。
關鍵技術標準不宜從一開始就設立過高的門檻,否則,將打擊行業參與者的積極性,甚至過早地將該產業的市場集中到個別龍頭廠商手中,這從行業長期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不見得就是好事。
任何一個行業需要經過高速發展、充分競爭,再實現行業優勝劣汰,經歷過激烈競爭洗禮的行業才能夠強大起來,而不是依賴于標準制定在某種程度上的“偏袒”。為了鼓勵行業參與者的積極性,標準制定需要考慮對行業的整體沖擊,引導企業尋求合理的產品定位,但應避免一開始就給大多數企業吃“閉門羹”。
無論什么樣的技術標準,都不是局限一隅、固定不變的,而是與國際水平互通互聯,根據實踐不斷更新的。因此,對于高度敏感標準體系的設備商來說,應該分清主次輕重,標準體系在眼前一時似乎是重要的,但在未來長遠的日子里,企業自身的實力才是發展之根本,畢竟,標準只是一個“門檻”,行業格局的重塑永遠靠企業自己來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