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是企業流程的優化、再造和數據規范的過程,成功地將信息技術與業務緊密結合實現運營手段和模式的升級改造才是成功的信息化。離散型制造業的產品往往由多個零件經過一系列不連續的工序加工、裝配而成。此類企業業務復雜,流程多變,信息數據龐雜,信息化建設難度較大,也出現過不少失敗的案例。分析其原因,企業自身在信息化規劃和應用推廣兩個環節管理不當甚至缺失是導致信息化失敗的主要原因。
1 技術規劃
信息化規劃是將信息技術融人企業業務和管理的開始。受信息化意識淡薄的影響,多數離散型制造業企業均忽視對信息化的思考,停留在計算機打字和財務電算化的初級階段,沒能根本上解決信息化的認識問題,沒有整體思考信息化目標、要解決的問題、管理方式和資金投入機制等關乎成敗的關鍵問題,沒有進行系統、科學和整體的規劃。缺少規劃的信息化建設常常因為缺少共同目標、管理策略、支持力度和員工認可而夭折。因此,制定企業信息化長遠規劃不但可以解決意識提升和系統思考的問題,更能在企業上下明確一段時期內自身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實現步驟,使信息化成為關注的發展目標,從氣氛、輿論和方法上為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
1.1 策略
1.1.1提高到企業戰略高度,并與企業整體戰略有機結合 在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形勢下,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已經不是“形象工程”或“面子工程”,而是適應外部競爭環境和自身發展的切實需要。信息化是企業與外部環境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規范業務行為的前提。因此,現在的企業已經不是要不要進行信息化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快地用信息化變革企業自身而謀求更大發展的問題。信息化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已經被國內外諸多企業的發展歷程所證明,也正在成為國內企業的關注焦點。因此,將信息化提高到戰略高度是目前許多企業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這就要求企業上下共同更新觀念,提高對信息化的認識,科學、客觀地審視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在制定企業整體發展戰略時,必須審時度勢,將信息化戰略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在全面、清醒認識信息化的前提下,規劃出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的步驟和目標,與此同時,將信息化與管理提升和組織機構改革與薪酬、考核、裝備升級、人力資源、產品研發等戰略有機結合。只有具備了信息化的戰略設想,才能保證有合理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保證其他工作的合理變革,才能使企業從理念、思維和手段上得以快速提升,達到發展的目標。
1.1.2作為企業的常態工作進行管理 信息化是企業個體生存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的必備能力,這與企業的其他能力沒有任何區別,需要自身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建設和提升。因此,和其他工作一樣,信息化也需要成為企業的日常工作而實現常態管理。常態管理即是戰略上不忽視,業務上不遺漏,就是年度有投入預算和目標,設置管理機構和崗位,配置管理人員,開展信息化管理業務,進行正常的考核。
1.1.3關注應用并持續跟蹤 企業信息化必須考慮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情況。在用信息技術改造工作模式、流程和變革工作手段時,一定關注“那是怎樣一種模式”“會帶來怎樣的變化”“需要做怎樣的改變”等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均離不開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詳細、系統的了解。服務于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技術已經很成熟,需要的就是了解技術現狀和應用效果,關注與企業業務的良好結合。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企業信息化需要不斷進行,不斷提升應用水平和應用深度,用最適合的信息化手段快速提升企業的能力,因此,持續關注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必不可少。
1.2流程
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技術規劃是一個長期循環的過程。具體步驟見圖1。
圖1 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技術規劃一般流程
2 應用推廣
信息化建設的實施過程即是將目標和系統功能統一、完成企業業務流程規范和手段升級改造的過程。由于離散型制造業企業業務流程復雜、管理數據龐雜多變,信息化建設的實施過程相對較長和困難,而應用推廣又成為整個實施過程的關鍵。應用推廣是軟件功能和業務流程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企業管理變革的過程,更是員工自身變革和提升的過程,期間的阻力可想而知。這一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實現既定目標,均會使整個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打折扣,不能完全實現信息化戰略。在清楚了解信息系統軟件功能和企業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只要很好把握管理策略,注意關鍵問題的解決,信息化實施應用推廣就能夠扎實進行。
2.1 策略
“企業為主,全員參與”——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是企業自身而不是軟件供應商,只有企業上下形成共識,提高積極性和責任心,才能凝結力量,克服困難,保證信息化的順利進行。
“變革先行,規范在先”——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成功一定是軟件功能和傳統管理模式之間的合理平衡。任何信息化系統的成功應用均建立在企業各項業務規范的基礎上,因此,信息化建設之前,必須對企業各項業務進行重新的梳理、優化甚至是再造。用科學、規范的體制規范管理業務,并建立起保證業務規范執行的人員配備、管理制度、工作習慣和思維方式。
“技術恰當,注重整體”——信息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在建設期間不可能一步到位,也做不到極致。因此,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技術切入點,解決現實的問題并逐步深入應用,才是合理、安全的選擇。在恰當選擇技術的同時,還要關注各個信息技術單元間和業務模塊間的數據關系。目前,不同的信息技術覆蓋企業的不同業務領域,如CAD/CAPP/PDM應用于設計、工藝和產品數據管理業務,ERP應用于生產主線管理業務,MES應用于現場制造執行的控制和管理,OA應用于行政業務管理,等等。這些系統可能由不同的軟件開發商提供,其系統底層結構和運行模式、數據管理方式等會存在較大差距,會從技術上造成不同信息系統的數據孤島。從企業管理和運行的角度看,各項業務是密不可分和緊密相關的,數據孤島會人為將連貫的業務過程分割,在提高管理效率和實現數據規范、準確的同時,又造成了新的問題。因此,解決各個信息系統的一體化和數據集成是企業整體信息化的關鍵。
“形成閉環,一次切換”——某個或幾個業務領域實現信息化不能很好解決企業關注的問題,也不能最大限度發揮信息化的戰略功能,還會出現手工作業和信息化運行兩種業務模式的共存,造成流程阻塞、規范混亂等嚴重后果,因此,整體信息化應該是企業的首選。一個閉環的數據流是整體信息化的體現,在軟件規劃和業務改革時均需達到這個目標。為了減少實施的難度,可以在應用深度和業務覆蓋面上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在信息化系統正式運行切換方式上,綜合考慮企業運作和系統維護等因素,采取一次上線和整體切換的方式是最快捷、干凈和安全的轉換方式,可避免各種運作手段和形式并行的情況,也排除了規范混亂的危險。
2.2重點解決的問題
2.2.1 設計、工藝數據和其他基礎數據向計劃系統的實時、準確和規范傳遞 產品設計和工藝規劃是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基礎,是履行合同的開始。設計和工藝數據是后續各項計劃展開和執行的基礎數據。為適應市場經濟外部環境要求,多數企業均在系列產品基礎上按照客戶的訂單生產。產品結構和參數經常調整,隨之而來的就是圖紙的修改、圖檔數據的變化、物料的變化等,進一步影響的是工藝規劃中工藝路線及各項工序要求、材料定額、工時等參數的變化。這就使得此類企業產品的設計和工藝數據總是處于不斷調整和變化之中。
如圖2所示,設計數據是工藝規劃的源頭,而設計和工藝數據又成為各項計劃編制的源頭數據。從企業的業務流程來講,這些數據是密不可分的。在手工作業的環境下,這些數據需要人工手動抄寫和匯總、統計,提交計劃部門后,通過人工分析整理后形成可執行計劃。在信息化條件下,這些數據可以由軟件系統自動完成匯總。為了將設計和工藝數據實時、準確和規范地專遞給計劃系統,可以將PDM系統與ERP系統進行無縫成,即公用基礎數據庫保證數據的一致,實現數據的雙向傳遞,保證數據變更的一致。具體數據流關系見圖2。
2.2.2物料編碼規則的科學制定和編碼的規范、穩定維護 在信息系統中將零件、部件、產品和零件所用的原材料,產品所用的標準件、配套件,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各種工具、量具和設備配件,產品所需的輔助材料等均稱作物料,在信息系統中的表現形式就是物料編碼。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產品工藝、制造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物料的繁雜。在定義物料編碼時,要綜合考慮物料的眾多屬性,如標準、性能、規格、種類、狀態等。因此,物料的繁雜主要表現在其屬性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給制定物料編碼規則和物料編碼的編制、維護帶來了諸多難題。由于規則復雜且可能調整,編碼維護不能一次完成,必須將物料編碼維護工作納入常態管理。
圖2 設計數據、工藝數據和計劃數據的關系
如果信息系統正式運行之后物料編碼規則需要調整,勢必帶來物料編碼的變化。一旦物料被使用了,老的編碼就不能刪除,系統中還存在新的編碼,這樣就會造成大量一物多碼的情況,是系統運行和業務管理不允許的。因此,一旦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物料編碼規則的調整需慎之又慎。這就要求在系統規劃初期,必須根據企業的產品情況和所需物料的范圍,并參照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制定既符合現實需要又滿足未來需要的物料編碼規則。同時將物料編碼的維護作為某個崗位的固定工作進行常態管理,而該崗位人員的任職需要穩定和可延續。
2.2.3各項計劃的靈活編制和計劃執行的反饋 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生產主線業務中比較重要的計劃及其作用:(1)主生產計劃——用以確定某項產品制造任務的投產時間、完工時間、工作令、產品編碼和投產數量等信息,是排定月度和季度生產大綱的主要依據;(2)采購計劃——物料采購明細,是為制造某個產品需要采購物料的詳細參數、數量和采購周期要求,是采購工作和產前準備工作的主要依據;(3)外協計劃——外協物料明細,提出為制造某個產品需要進行外協生產的物料參數、數量和周期等要求,是開展外協業務的主要依據;(4)備料計劃——車間進行零部件制造過程中的領料明細,提出了需要領用物料的參數、數量和時間,是車間進行按定額領料的主要依據和自動生成領料單的主要數據源;(5)車間作業計劃——進行零部件生產的具體執行計劃,按照主生產計劃的要求和工藝路線、零部件裝配邏輯關系,排出了所有零部件制造的具體時間、車間、工時、設備、人員等方面的要求。這些計劃在生產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計劃的制定也是管理工作中及其重要的部分,將決定著生產任務是否
能夠有序進行和按時完成,是管理的核心。因此,信息系統必須能夠根據設計和工藝數據及企業各種業務狀態數據自動完成各種計劃的編制,再由計劃人員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局部調整后,形成最終可執行的計劃。保證各項計劃準確編制的前提是計劃所需數據的盡量準確和全面,這就要求信息系統盡可能全面管理這些數據,并制定管理規范保證數據的規范、及時和準確采集。
目前,離散型制造業企業多數按客戶的訂單生產,這樣既可以靈活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也可以降低庫存和加速資金周轉。這種生產模式無疑給計劃編制帶來了諸多困難。實踐表明,各種計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經常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進行頻繁的調整。影響各種計劃的主要因素:(1)影響主生產計劃因素。合同變更——造成投產時間和投產數量的變化,甚至暫停或取消;產能脫節和資金因素——造成投產時間的變化。(2)影響采購計劃因素。設計和工藝變更——造成物料參數和數量的變化;串料和市場供應狀態——造成物料參數、數量和采購周期的變化。(3)影響外協計劃因素。設計和工藝變更——造成物料參數和數量變化;外協供應商狀態和資金情況——造成外協周期調整。(4)影響備料計劃因素。設計和工藝變更——造成物料參數和領料數量調整;采購計劃變化——造成領料數量和時間調整;作業計劃變化——造成領料時間或部門調整。(5)影響車間作業計劃因素。主生產計劃調整——直接影響該計劃下作業計劃的全部內容;設計和工藝變更——影響作業計劃的時間、部門、工序、工時和操作者等信息。信息系統一般均無法適應各種計劃的頻繁和無規律的調整,但能夠提供計劃調整信息的送達渠道和運行平臺。因此,需要制定嚴格的規范保證計劃調整業務的有序、正常開展,并利用信息系統及時送達到各個執行點。
另外一個方面,計劃執行需要反饋,目的是為管理層和決策層提供實時、準確的制造進度數據。這是管理的關鍵和進行計劃調整的主要依據。由于計劃頻繁調整,加之計劃執行人員工作空問上的多變性,計劃調整信息的一致性和送達到位需要依靠規范和高效的管理機制作為基礎。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出現數據不統一,造成執行困難。零部件制造工藝路線的復雜性又決定了制造過程管理的復雜性,如一個零件從毛坯開始到成品,需要經過多個車間、多個設備、多個工位、多個操作者、較長時間,等等。這些時間上的拉長和空間上的頻繁變化都給制造過程的信息反饋帶來困難,對于產品不定型的企業甚至無法實現。及時、準確的反饋將加大管理工作量,增加管理成本,同時也給信息系統功能及其工作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離散型制造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平衡計劃執行反饋深度,在管理成本和反饋深度之間取得一個企業能夠承受的平衡點,并隨著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的不斷提升逐步完善反饋機制。
2.2.4業務模型標準化,業務流程規范化 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生產工藝復雜也給過程管理和控制帶來了困難,表現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很多業務復雜多變,無法抽象出標準的業務模型和規范的流程模式。當業務過程中參與業務實現的因素因果邏輯關系復雜時,在歸納業務模型時就必須設置全面的初始條件,給出某種條件下的執行規范。這種復雜的業務模型和管理規范不但給規范制定者帶來巨大的麻煩,也給規范執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系統適應這種規范也很困難。這些都將造成信息系統的實施和應用推進困難,應用效果較難體現。一些企業就是因為沒有很好解決自身業務流程的梳理、優化和再造,忽視了業務人員的規范培訓和素質提高,將信息化實施的重點放在了軟件上而不是加強系統與業務及其執行人員的良好融合,最終使系統應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企業上下喪失了信心。
3 結論
根據大量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實踐,提出了保證離散型制造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成功的兩個關鍵問題,即信息化的規劃和應用推廣。在詳細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針對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業務特點,擯棄將信息化建設當作一個項目來管理的理念,去除對信息化不切實際的期望,戒除信息化實施人員唱獨角戲的心理,“長遠規劃,科學實施”才是將信息化技術轉化為企業管理品質提升和整體競爭能力提高的關鍵。這些問題的解決將為離散型制造業企業信息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對該類企業信息化建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