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濰柴動力信息化建設的歷程表,2003年~2007年是濰柴動力信息化建設15年規劃的第一個5年。這個大規模建設階段,在濰柴動力內部有一個頗為務實的口號,叫“理念導入,踏踏實實打基礎”。
為了打好信息化基礎,從2003年開始,濰柴動力陸續淘汰此前的信息系統,重新對ERP、PDM、MES等系統進行選型和實施,并在系統規劃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系統之間的集成和深化應用。
實際上,早在1986年,濰柴信息化就已啟動。在20多年的信息化歷程中,企業經歷了從計算機代替手工的簡單應用,到借助于信息系統實現管理提升的復雜應用等一系列重大轉變。在2003年之前,濰柴動力的信息化應用已經初具規模,不過大都是單點化、部門級的信息系統,業務流程各自獨立、信息孤島嚴重。
面對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提出的“進軍世界500強,構建世界級發動機企業”的戰略目標,信息系統的單個應用顯然已不能滿足濰柴動力的要求,20多年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許多“信息孤島”、“業務孤島”逐漸成為進一步提高業務運營水平的障礙。
為消除管理瓶頸,實現濰柴管理水平的再提升,使大量信息資源的價值得以實現,必須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打破各類孤島的限制和束縛,實現信息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最終實現業務的協同一致。
然而,即便這些孤立系統在各自業務領域差強人意,但是不容易集成,即便集成起來,也不具備發展前景,長遠來看更不能滿足“國際濰柴”的發展要求。
幾經商討之后,為了奠定企業長遠的信息化基礎,濰柴動力決定徹底換掉現存系統,哪怕是更多地增加投入。
在當時,這個決定并不容易,出現了很多爭議。有人覺得原來系統很好用,不同意徹底換掉;有人傾向于找投資少、風險小的系統;也有人干脆不信任信息系統。讓濰柴動力信息化團隊較為欣慰的是,公司董事長譚旭光和分管信息化建設的執行總裁徐新玉站在“國際濰柴”的戰略高度,對信息化建設的高標準與高起點給予了明確支持。
“在我接觸的企業中,公司高層能做到如濰柴動力這般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確實不多?!眹抑圃鞓I信息化ERP認證培訓專家組組長金達仁告訴記者。作為外部專家,金達仁曾多次參與濰柴動力的管理和信息化咨詢,
與此同時,為了在公司內部爭取盡可能多的支持,濰柴動力企業管理與信息化部部長韓黎生也花費了很多心思。
在信息化領域,有一個著名理論叫“垃圾理論”,即進入系統的數據如果是錯誤的,出來的數據必定也是錯誤的,屬于垃圾數據。韓黎生借用這個理論的逆向思維來做說服工作。
他認為,如果進入系統的數據是垃圾,出來的數據不一定就是垃圾。如果數據自始至終都是準確的,那么應用信息系統就沒有了價值和意義。凡是數據都有錯誤存在,如果按照“垃圾理論”來解釋,則根本不該使用信息系統,然而我們都還要使用信息系統,這就需要建立一種機制,太垃圾的數據拒絕進入,然后讓進入系統的70%正確的數據,輸出系統時能夠實現80%的正確率,這樣一步一步改進,而不是一蹴而就。
韓黎生正是用這個“垃圾理論”的逆命題給廣大員工和干部做了一次信息化概念普及,打消了業務部門對信息系統的疑慮。
十五年規劃
濰柴動力信息化建設的第一個5年,屬于平臺搭建階段,并不會過多關注業務和細節問題,否則對于一個項目進程來說,耽誤一天就是很大損失。平臺搭建階段的實施原則是向信息化標準流程看齊。
為此,實施團隊做了一個原則性規定,如果業務流程跟信息化流程一致,直接照辦;如果業務流程跟信息化系統流程不一致,則要開專題研討會來解決,如果研討決定可以按照標準化流程執行就繼續進行。倘若研討會的結論是不可以按照標準化流程來做,再研究為什么不可以按照標準化,是標準化的流程好還是現在的流程好,從而一步步推進。這就要求在實施過程中,企業管理與信息化部和其他業務部門頻繁溝通,各種碰頭會、商討會成為當時信息化團隊的家常便飯。
2008年~2012年被稱為濰柴動力信息化建設的優化提高階段,同樣,濰柴動力內部用了一個務實的口號,形容第二階段的目標,即“雪中送炭,真真正正上水平”階段。在韓黎生看來,第一階段搭建好了舞臺,第二階段就該讓相關業務部門到舞臺上唱歌跳舞了。
第二階段伊始的2008年,濰柴動力首先確立了一個管理思想,叫做“精益管理”,包括精益生產、精益銷售、精益研發等各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背后,都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撐。
在信息化建設的第一個5年,大部分業務部門對利用信息系統優化業務流程的概念是模糊的,沒法主動提出業務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要求,但是經過5年的積累和沉淀,很多人開始由不支持到支持,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動接受轉成主動獲取。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需求和想法,再反饋給信息化團隊,這就逐漸構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濰柴動力信息化建設第二階段的任務是信息化以管理為核心,真正為管理做服務。
2013年~2017年是濰柴動力信息化15年規劃的第三個階段,這5年的主要任務是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錦上添花”。
韓黎生樂觀地估計,三個階段的發展規劃全部完成之后,濰柴動力將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也將成為國際濰柴的重要支撐。
制造亮點
與濰柴動力15年分三個階段完成信息化建設的大規劃相似,濰柴動力的五大信息平臺也是按階段分步驟進行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系統莫過于ERP。眾所周知,ERP起源于MRP,一般實施ERP應該先從MRP開始,把前端的數據如庫存、計劃、產品結構(BOM)和工藝等基礎數據和信息先核準,接著再做成本,然后是采購、銷售等其他環節。然而,濰柴動力ERP一期的實施流程卻是從財務、采購、銷售和庫存這樣逆著ERP標準流程的環節開始的。韓黎生解釋,這樣的實施策略與濰柴動力的企業發展需求密不可分,這是濰柴動力實施信息化過程總結出來的“know-how”。
從2002到2008年的短短7年間,濰柴動力年銷售額從8億元躍升到接近500億元,每年數倍的增長速度,決定了其信息化建設必須先從企業發展最迫切的環節入手。從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濰柴動力信息化建設從選型到組織隊伍,再到選擇實施顧問和最后確定實施策略等前期籌備工作,就花費了整一年的時間。
韓黎生認為,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所有參與人員的激情、熱情和感情,否則很難將信息化建設持續進行下去?!拔覀兏阈畔⒒瑳]有激情和興趣就做不了事,但是信息化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面臨著流程再造、人員溝通等很多問題,這種情況會非常嚴重地挫傷激情,激情慢慢變淡后就需要熱情來支持工作了。信息化進展到現在,所有人員對每一個建設好的系統都產生了感情?!边@就是韓黎生在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給員工們總結的“三情”感悟。
所以,韓黎生認為,在信息化漫長的建設過程中,要分階段不斷地產生亮點、產生效益,而產生亮點并不是對實施隊伍自己有什么好處,而是要調動所有參與人員的積極性,調動所有領導的積極性,得到大家的共同認可和支持。
實踐證明,濰柴動力的這個信息化策略是正確的。ERP一期從2004年7月開始實施,到當年12月31日完工,僅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就出生了初步成果,為以后ERP的繼續實施奠定了人氣和信心。
作為ERP項目的項目經理,現任濰柴動力企業管理與信息化部副部長的曹偉對此也深表認同。濰柴動力是從國企改制過來的歷史較長的企業,有很多老員工和老領導,大家對新的管理方法接觸不多,ERP一期的成功上線,大家對ERP的認識有了提高,在學習新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的同時,綜合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使效率最大化。
ERP的深化應用,無疑是濰柴動力信息化建設中的又一個重大亮點。根據2003年的規劃,濰柴動力ERP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了與其他系統的應用集成?!澳壳?,我國大多數企業ERP應用仍停留在子系統應用或單項應用階段,尚未集成,而應用集成又是深化應用ERP的基礎和標志?!眹抑圃鞓I信息化ERP認證培訓專家組組長金達仁如是說。
毫無疑問,在ERP深化集成應用方面,濰柴動力已經走在了國內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