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改變我們社會生活、生產、管理和服務方式的重要工具。作為信息化典型應用的智慧城市,越來越成為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未來改進管理和服務的重要選擇。依托智慧城市的理念,城市政府把信息技術產品、信息技術網絡、資源管理、計算模式整合起來,為社會管理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基礎
信息技術引領智慧時代
信息技術作為人類文明史上一次重要的技術突破,不僅從工具層面改變了我們的管理行為、生活方式,而且在理念層面、價值層面上也對社會管理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三大定律之一是摩爾定律,即每18個月集成電路的性能將提高一倍,價格降低一半。信息技術產品在摩爾定律作用下,性能迅速提高,成本迅速降低。正因此,信息技術產品不再是奢侈品,每個人都能擁有最先進的信息技術產品。
在此基礎之上,現在有人提出了新摩爾定律。新摩爾定律使信息技術產品越來越小型化、智能化、移動化,價格越來越便宜,處理能力越來越高,存量越來越大,處理速度越來越快。比如一部手機、一部iPad就可以是一部完全意義上的電腦,而且性能更高。這是一個基本趨勢,這個趨勢為智慧城市奠定了技術基礎。
從網絡環境看,帶寬越來越寬,速度越來越快,性能越來越高。未來將出現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物都能有網絡接入,任何人在這個網絡上所分享、傳播的信息是多媒體的、智能化的。
此外,云計算的發展又使網絡資源得到最大化的運用。舉例說,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里很重要的內容,它取決于道路基礎設施、采集設備等。我們現在用得最多的是攝像設備、電子指示牌、手持設備終端、GPS等。如果真正是一個交通云,它就不單體現交通部門的信息,人口、道路情況,甚至是小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分布情況都會集中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云平臺提供的是一個更高效、更廉價、更有利于分享的平臺。
可見,信息化展示了有以下特征的一個美好前景:泛在性,無所不在;虛擬化,是一種云計算的模式;智能化;交互性。這些特征將顯著改變政府部門的管理與服務、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狀態和模式。
正因為有了信息技術層面的發展,未來會進入一個智慧時代。而智慧時代既是一次發展浪潮,也是一種發展機遇,我們要把智慧的理念、工具、平臺使用好,融入到政府管理中,改進政府管理服務,處理好政府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應用
智慧城市帶來精準管理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不斷演進的一個最典型應用。正是在信息技術推動下,智慧城市越來越成為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未來改進管理和服務的重要選擇。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應用和發展體現在哪些層面?
最早,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底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人們開始關注智慧城市。
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有三個特征:物聯化、互聯化和智能化。
一是透徹感知的物聯化。所謂智慧,首先要有判斷力,對周圍環境、狀態能夠自覺識別、檢測,然后能分析、處理。其次是更全面透徹的感知。比如,未來可以給社區里的每位老年人配上終端,隨時掌握老人的各種狀態。當老人獨自在家發生緊急狀態時,一個按鍵就能啟動家里的攝像頭。如果身體不舒服,老人身上的血壓儀、心臟監視器等數據就會發送給社區醫生,社區醫生馬上就能進行有針對性施救。更加透徹的感知,是物聯網、智慧城市最具特征的特點。
二是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智慧城市光有感知不行,還必須有廣泛的連接。
三是更集中有深度的計算。假設有老年人在家里生病了,會有一位醫生到現場處理,而病患背后還有一個更大的平臺,一旦有需要就會有很多專家進行會診。
如果拋棄理論層面的定義,按照IBM的觀點,所謂智慧城市,就是把城市功能的六大核心系統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利用技術集成起來。
智慧城市應用非常廣泛。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的技術都在不斷滲透、不斷延伸。比如,房產信息登記。我們構建個人房產系統,更多是從政府管理角度,甚至是從反腐角度出發的。其實房產登記非常簡單,因為房子從開發建設到居民購買,政府都有非常嚴格的管理手段和程序。在此基礎上搞信息化,比社會信息化容易多了,但目前我們沒有這些基礎信息。像現在的社保系統,數人頭都數不準。
這些技術應用,能給政府管理帶來極大的便捷性和精準性?,F在智慧城市發展比較好的有首爾、紐約、倫敦、新加坡,以及歐盟的一些國家。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不久,溫家寶總理到無錫調研,提出“感知中國”計劃。此后,各個地方紛紛推出數字城市的發展戰略。北京的一些城區、上海浦東、寧波等地已經有一些較好的平臺了。
價值
智慧城市助力政府善治
信息技術作為一個工具,日益與管理活動相結合,在某種層面上改變了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在社會管理創新領域,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管理模式也越來越朝著一種善治的模式發展。
善治的模式是什么?聯合國概括了政府善治的八個特征:參與、法治、透明、回應式治理、共識、公平和包容、有效和效率、問責。這八個特征也貫穿于我國的政府改革目標中。
這里重點說說社會參與、回應式治理和共識取向治理。
首先,社會參與理念,使政府不再更多關注自身,而是關注外部,尤其關注政府和外部的關系。我國的社會管理是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下,強調公眾參與、社會管理。在推動服務型政府改革過程中,這種理念得到彰顯。特別是web2.0出來后,政府管理從單向向雙向互動式發展。web2.0相當于政府實施管理從原來貼公告的模式轉變為市長現場辦公會模式,利用微博平臺、問政平臺,像開現場辦公會那樣解決問題。
其次,回應性式治理。這里有個例子,北京市西城區構建了一個全響應式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就是政府部門能夠快速掌握服務對象的需求,并及時做出回應;服務對象也能及時掌握政府部門發布的信息,并及時處理響應。隨著信息技術的推進和深入使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回應百姓訴求,政府就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挑戰。
再次,共識取向治理。從政府合法性角度講,政府和社會不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政府的合法性來自社會。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這個理念在進一步強化,甚至在價值觀念上影響著我們。網絡一旦泛在化之后,每個人都成為政治活動中的一員。將來政治的模式要轉型,轉向全民政治或全民參與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網絡表達。
越來越融入更多信息技術的一種善治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術來強調參與性、透明性,強調對公眾需求的回應,強調一種共識取向,強調公平和效率。這是一個社會規律,而且隨著網絡越來越泛在化,相關訴求會更多。從最初的網絡開發建設,到越來越多地強調資源共享,強調各種工具、業務的融合,強調政府結構重組,進行管理上的創新,最后不是簡單的工作方式的改變,更多的是政府運作模式的改變。
智慧城市在這些方面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優勢和價值。信息技術電子化服務演進的趨勢,從內部逐漸往外部擴展,從原來強調單向的業務到越來越強調雙向的業務,強調對外部的支持和服務。
方向
創新管理變管制為服務
智慧城市促進社會管理創新有一個根本性的理念轉變:從原來的管制型轉變為服務型。在強調社會管理創新時,現在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是,加強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穩。通過社區攝像頭、各種信息采集,對人財物進行登記管理,就是為了掌握情況遇到問題好處理、好應對。第二種是,社會管理創新是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通過管理方式、服務理念、服務平臺的改進,業務的整合,讓百姓花更少的時間得到更便利更好的服務。在現實中,這兩個方面需要并存。
可見,基于信息技術的社會管理創新有幾個特點。第一,強調平等性。第二,強調非實體性,即所謂虛擬化的。第三,強調集成化。業務通過信息技術集成,利用網站或其他平臺,提供非應急服務,通過上網或打電話,各種問題都能在社區里解決。
政府進行社會管理創新,有一個新概念叫“政府2.0”。政府2.0是什么概念?希望搭建什么樣的平臺?第一,智慧城市要以公民需要為中心,來思考社會管理原有業務模式、管理方式。第二,提供有選擇性的服務,提供可行方案。因為在社區里很難做到完全統一化的服務,特別是很多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往往都是個性化的。另外,還包括政府和公民之間的服務和互動,允許公民隨時隨地以各種設備完成與政府之間的交互。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要降低政府的成本。
政府服務2.0模式對應社會管理創新的一些基本模式。從理念上,更多強調管理和服務,而不是監管。從服務提供上,更多靠一站式服務、集成化服務。從支撐平臺上,強調智慧政府?;谶@些理念,城市政府依托智慧城市的理念,把信息技術產品、信息技術網絡、資源管理、計算模式整合起來,為社會管理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我們現在應用最多的是平安城市建設。平安城市建設更多的是大街小巷的探頭,這是智慧城市最基礎的東西,是最淺層次的智慧城市。英國倫敦為了營造良好的政府,專門搭建了一個網絡平臺,任何人拍攝公共環境中的垃圾照片發到這個平臺,政府部門都會及時派人清理。這個項目很簡單,但效果很好,整個倫敦的垃圾處理變得非常快捷有效。
智慧城市作為一個開放性、協同性、綜合性的信息平臺,將來一定能夠很好地運用到社會管理創新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