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是昆山的一個小鎮,也是江蘇楔入上海的一片“飛地”。2005年,這塊“飛地”擔當起了探路江蘇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任。5年試驗,昆山人用智慧和勇氣在這里建起了一片現代服務業高地,使之成為蘇州乃至全省轉型發展的一個樣板。
正如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的預見,第三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產業,花橋做到了。
沒有機器轟鳴,不見繁忙的流水線,就經濟“性格”而言,50平方公里的花橋在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昆山顯得有些“另類”。在這里,服務業占GDP比重逼近60%,實現了產業結構“三二一”的根本性轉變,在江蘇乃至全國獨樹一幟。
“在高速發展中怎樣調整結構、怎樣轉變發展方式、怎樣實現科學發展?花橋是一個新的示范,也是一種新的率先。”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再度到昆山考察時,滿意地對花橋發展作出評價。省委書記羅志軍也指出,花橋的轉型發展,“體現了昆山‘勇于爭第一、敢于創唯一’的新昆山精神”。
“試驗田”長出“戰略高地”
花橋,無疑是江蘇轉型發展的一塊“試驗田”。
剛剛出爐的省“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充分發揮我省制造業基礎雄厚的優勢,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
“花橋是昆山、也是江蘇率先轉型的探路者,它的發展凝聚了各級領導的決心和全省的智慧。”說起花橋,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激情澎湃。2005年,昆山經濟總量首次超過廣東順德,在全國百強縣中排名第一,開始了蟬聯縣域經濟榜首的輝煌。接下來的路怎么走?昆山人在思索。
當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省“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10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實現倍增”。
發展現代服務業,江蘇需要一個樣板,中國需要一個樣板,這個使命落到了花橋!2005年8月,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在花橋考察時,首次提出建設“花橋國際商務城”的戰略構想。花橋由此成為昆山高位轉型的“探路先鋒”:發揮上海的區位優勢、江蘇的政策優勢、昆山的成本優勢,把這里建設成為一個現代服務業戰略高地。
5年彈指間,一座洋溢著現代化氣息的國際商務城拔地而起。藍天白云下,如茵綠草中,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無言宣告了這座新城的氣度和格局。隨著建筑物一起攀高的是花橋一系列喜人的發展數字:2010年,花橋服務外包、金融后臺、總部經濟、現代物流等四大主導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2.55億元,占GDP比重達57.6%,是2005年的5.6倍。這片緊鄰上海的江蘇“飛地”上,迅速發展起一個服務外包基地和國家級金融服務外包示范區,長三角產業板塊中崛起一個嶄新的現代服務業高地。
“世界工廠”搶得“第三波”先機
“花橋國際商務城的迅速崛起,首先得益于設計者高瞻遠矚的定位。”5年艱辛探索,讓花橋國際商務城管委會主任任雪元感慨不已。
現代服務業具體怎么發展?發展什么? 2005年起步之初,很多人連什么叫“現代服務業”都是一片茫然,甚至還想作“兩手準備”,先把基礎設施搞好,萬一服務業搞不成就調頭再上制造業。但隨著上百家制造企業陸續搬遷出花橋,產業空心化逼著昆山人背水一戰。
花橋鎖定“國際”、“商務”、“城”三個關鍵詞展開布局。
“國際,意味著花橋今后發展的產業是國際化的產業,要引進的必須是國際化企業、國際化人才,必須按照國際化的理念、規則和慣例來做事。商務,就是搞服務業,搶抓‘微笑曲線’高端。城,就是花橋既要有產業功能又要有城市功能,由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功能來集聚人才、支撐服務業。”花橋國際商務城的設計師之一、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堅作如是解釋。
商務城建設初期對項目吸引力不夠,政府就創造條件,加速現代服務業所需的生產要素集聚。在花橋,首先開工的不是管委會的行政大樓,而是投資5億元建成外包服務基地人才培訓中心。目前,這個培訓中心已與全國85所高校和4個省的高教中心簽訂了人才戰略合作協議,引才網絡遍布全國。
人才的集聚激活了新產業和新城市的躍升,花橋發展漸入佳境。日本NSK、香港建滔、潤華商貿等巨型跨國企業,紛紛將其研發或銷售區域總部遷來花橋。目前花橋已集聚了各類區域總部130多個、銷售公司400多家,商務城的經濟實力和城市活力也因此大大增強。
“搶抓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大潮,昆山乃至江蘇的抓手就是花橋。”知名經濟學家、南京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張二震教授認為,前兩輪全球產業轉移成就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如今以生產性服務業為標志的“第三波”到來,江蘇在昆山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搶抓全球產品價值鏈分工細化、深化和轉移的機遇,恰逢其時。
“桌攤”上擺出國際化“盛宴”
服務業“巨人”上海近在咫尺,一個小鎮要搞現代服務業,這不是“大飯店面前擺桌攤”嗎?起步伊始,不少人疑慮重重。而如今,花橋已以實踐作出響亮回答:大飯店門前不僅能擺“桌攤”,還能擺出一場國際化“盛宴”。
漫步花橋,是一種身心愉悅的享受。別致的建筑鑲嵌在大片的綠地上,在春天的暖陽里顯得韻味十足。這里的交通系統甚至比很多大城市還要發達,生活區、生產區、休閑區、生態區均衡分布,三級甲等醫院、國際學校、國際社區等公共服務機構應有盡有;公共場所的多國語言提示牌提醒人們,這里已然是一座具有濃郁國際化色彩的現代城市。
與看得見的改變相比,花橋的改變更表現在經濟發展的內在“體質”上。
“花橋的產出計算單位不是設備而是席位。”花橋商務城管委會副主任唐乃新介紹,高端咨詢公司一個席位每年可以產出200萬,即使是相對低端的“呼叫中心”,每個席位的年產值也超過15萬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智慧型生產過程能耗低、零排放。
花橋的明天更值得憧憬———根據國際商務城的發展規劃,花橋的目標是集聚30萬建設新城市的“現代人”、引領新產業的“核心人”、服務新人才的“專業人”,席位總產出不可限量。
目前,花橋“試驗田”的示范效應已經走出昆山。天津、深圳等地的黨政代表團專程到這里考察、學習,深圳甚至直接將花橋經驗“翻版”到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現在是試驗,將來是示范。”李源潮在花橋考察時指出,“將來如果能有10個花橋國際商務城這樣的園區,那就是10000億元的產業化的高端服務業,那就會對中國有很大的影響,對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轉型、產業結構的調整、科學發展的實現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