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階段的激烈角逐,臺灣大選已于日前平穩落幕,實踐再次有力表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順應時代潮流、契合臺灣民意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的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強,和平發展的前景更趨光明。江蘇作為對臺工作大省和兩岸交流合作熱點地區,亟需抓住新機遇,研究新思路,采取新舉措,爭創新優勢,在新起點上為全省“兩個率先”和兩岸關系大局作出新貢獻。近期,省委羅志軍書記對全省對臺工作明確提出了“六個進一步”的新要求,為新形勢下全面拓展和深化蘇臺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蘇臺經貿交流合作成果豐碩
進入新世紀尤其自2008年兩岸關系實現歷史性轉折以來,在中央對臺方針正確指引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江蘇各地各級強勢奮進,真抓實干,充分發揮良好的投資環境、優越的區位條件、扎實的產業基礎、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等綜合比較優勢,以舉辦“臺灣江蘇周”和“江蘇臺灣周”等重大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蘇臺交流合作在高平臺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江蘇已成為兩岸經貿合作關系最緊密、成果最豐碩的臺資高地。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計批準臺資項目超過23000個,協議臺資突破1300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550多億美元,約占大陸臺資總量的1/3,蘇臺貿易額約占兩岸貿易總額的1/4。蓬勃發展的臺資也成為我省開放型經濟的一大生力軍和增長極,呈現出“多、大、高、優”的喜人態勢:
一是臺資數量多:2011年江蘇新增利用臺資以較大優勢穩居全國第一。全年新批臺資項目超過900個,協議臺資120多億美元,實際到賬臺資近48億美元;二是項目規模大:2011年全省新批臺資項目平均規模超過12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近5年新批總投資超千萬美元臺資項目數,超過歷史累計總量的一半,顯示近幾年是臺資大項目落戶的一個高峰;三是產業集聚度高:尤其是沿滬寧線以蘇州為龍頭的臺資電子信息集群,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IT產業最為集中的生產基地,生產出約占全球總量1/3的筆記本電腦、1/8的數碼相機。近幾年全省出口前10位外資企業中,臺資電子企業占有半壁江山;四是投資結構趨優:從產業布局看,隨著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臺資產業初步呈現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的良好跡象,臺灣華碩、仁寶、奇美、光寶等一批研發、運營中心相繼落戶蘇南地區。從區域布局看,隨著我省區域一體化戰略的深入實施和臺資產業的梯度發展,蘇中、蘇北地區吸引利用臺資增勢明顯,淮安市全力打造的臺資新高地正快速崛起。
蘇臺經貿交流合作面臨難得機遇
一是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發展正確方向,為蘇臺經貿交流合作創造了良好氛圍。近年來,中央高瞻遠矚,科學謀劃和實施了一系列惠臺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系沿著和平發展正確方向不斷前進,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成功實踐,使臺灣同胞直觀地感受到交流合作、互惠雙贏的好處,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和平發展是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正確選擇。此次臺灣選舉結果表明,加強交流合作、支持和平發展,已成為臺灣主流民意。泛藍在臺灣繼續執政,意味著植根于“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兩會協商談判將得以延續,這些利好因素都將進一步提振臺灣工商界的投資信心和合作意愿。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發展,從總體上為蘇臺經貿交流合作在高平臺上實現新跨越創造了良好氛圍。
二是ECFA順利實施及后續商談持續推進,為蘇臺經貿交流合作注入了生機活力。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實施,是兩岸關系進程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開啟了兩岸經濟關系正?;C制化、制度化的大門。江蘇作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基數總量最龐大、互惠成果最豐碩的熱點地區之一,ECFA實施后帶來的諸多利好效應,也相對會表現得更直接、更明顯。可以預料,隨著ECFA后續商談持續推進,兩岸生產要素的流動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便捷,經濟合作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優越,互利合作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朗,這給進一步擴大和深化蘇臺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機,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
三是江蘇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為蘇臺經貿交流合作提供了廣闊舞臺。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持續快速發展,江蘇已經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無論是基礎設施條件、產業發展環境,還是市場消費需求等等,都實現了長足的進步,為蘇臺經貿合作提供了可靠保證和強大動力。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運行平穩、質量提升、效益較好、民生改善、轉型加快”的良好態勢,鞏固和發展了科學發展的好勢頭、和諧穩定的好局面,實現了“十二五”發展良好開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江蘇全面實現小康并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全省上下正全面落實“六個注重”,大力實施“六大戰略”,全力推進“八項工程”,積極推進新興產業倍增、服務業提速、傳統產業升級三大計劃,著力加快新一輪沿海大開發,伴隨江蘇經濟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的進程,必將為深化蘇臺經貿合作提供更多的商機、更大的空間。
深化蘇臺經貿交流合作的幾點思考
今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的喜慶之年,也是兩岸關系繼往開來的關鍵之年。深化新形勢下的蘇臺經貿交流合作,意義重大,機遇難得。我們應當堅持以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緊緊圍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和全面落實“六個注重”、大力實施“六大戰略”、全力推進“八項工程”的中心任務,切實按照省委羅志軍書記“六個進一步”的具體要求,真正做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擴大交流、深化合作,聚焦重點、注重實效,三創三先、提升水平,努力開創蘇臺經貿交流合作新一輪黃金發展期。
一是突出蘇臺經貿交流合作的重點。積極推動“三個突出”:突出新興產業合作,重點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物聯網、高端裝備制造等兩地互補優勢明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合作,共同搶占新一輪國際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突出現代服務業合作,重點推進金融、文創等臺灣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加強合作,加快打造我省臺資現代服務業體系;突出產業園區合作,重點推動我省國家級開發區與臺灣科技園區加強對接,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產出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龍頭型、旗艦型臺資大項目,使全省臺資規模持續增長,結構逐步優化,質態明顯提升,成為助推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生力軍。
二是擴大蘇臺經貿交流合作的領域。積極推動“三個拓展”:拓展產業空間,著力推動蘇臺經貿合作的重心,由傳統的投資、貿易向科技、文化、教育、農業等領域全方位拓展;拓展合作模式,穩步推動蘇臺資本流向的重心,由單向引進臺資向雙向產業合作拓展,積極穩妥推進蘇資入島,最大限度促進優勢互補;拓展區域布局,積極推動合作地域的重心,由蘇南加快向蘇中蘇北及沿海地區拓展,更好地策應和服務全省區域共同發展戰略。
三是提升蘇臺經貿交流合作的層次。積極推動“三個延伸”:產業合作的檔次,努力從低附加值的組裝、加工、生產環節為主,向“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設計、專利和品牌、營銷、服務方向延伸,加快培育我省臺資產業高端價值鏈;產業合作的目標,由單純的項目合作,向聯手制訂標準、共同拓展國際市場方向延伸,提升臺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產業合作的主體,由物質生產要素的互補組合向人力資源的共同開發利用方向延伸。通過加強對臺“招才引智”、組織我省“雙創人才”赴臺交流、選派優秀大學生村官赴臺研修等多種方式,努力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構筑人才高地。
四是完善蘇臺經貿交流合作的機制。立足互利互惠、著眼兩岸雙贏,積極探索推進區域對區域、園區對園區、行業對行業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著力做大做強蘇臺交流合作的制度化品牌活動,打造一批富有江蘇特點和兩岸特色的重大經貿交流合作平臺。定期赴臺舉辦“臺灣江蘇周”活動,持續擴大蘇臺經貿合作在島內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繼續辦好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海峽兩岸(昆山)產業合作論壇等一批年度性交流盛會,鞏固成果,提升成效。重點培育推動“海峽兩岸(南京)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力爭使之成為兩岸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工商企業界高端對話、互動合作平臺。
五是優化蘇臺經貿交流合作的環境。以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羅志軍書記“六個進一步”新要求為契機,推動各地進一步落實各項政策舉措,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樹立起“江蘇服務”的良好品牌。高度關注國際金融危機后續影響及宏觀經濟環境深刻調整對我省臺資產業的影響,大力支持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積極幫助臺商臺企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努力為臺商臺胞在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務,盡最大努力為其多解難事、多辦實事、多做好事,使廣大臺商臺胞在江蘇安心發展、開心發財、舒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