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智慧城市是城市生活、生產發展的趨勢,我們將予以積極引導和支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陳宜明表示。
智慧城市是隨著物聯網、新一代移動寬帶網絡、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來,并以其獨有的滲透性、沖擊性和創新性逐步傳播并得到認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甚至思維方式。
陳宜明說,目前來說,關于智慧城市有多種說法,但還沒有一個科學、準確的定義,智慧城市在我國還是起步階段,因此,應該循序漸進地開展智慧城市的建設,逐步推動。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內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關注和支持,通過“兩化融合”、“五化并舉”、“三網融合”等戰略部署,積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最新技術,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提出建設感知中國后,國內許多經濟較發達城市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發展思路,制定規劃,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建設數字城市/智慧城市。
陳宜明說,智慧城市的目標是使城市發展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陳宜明表示,智慧城市符合“十二五”城市發展要求。據悉,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城市在規劃智慧城市發展藍圖,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寧波、佛山等,并帶動了其他城市的積極跟進。
陳宜明認為,無論是智慧城市還是智能城市,最重要的是提高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管理水平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城市的運行質量。陳宜明說,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切忌盲目炒作,必須做好5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智慧城市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構建云計算基礎設施及服務,充分利用云技術的優勢,提供穩定可靠的云存儲服務、計算服務和網絡服務等,互融互通、節約資源,提高城市各種資源的利用率。高度重視基礎數據平臺建設與共享,并加快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基于公共信息平臺的城市綜合信息服務水平。研究如何構建智慧城市管理運行的公共基礎平臺,建好基礎數據庫、業務數據庫和服務數據庫,推動數據共享。
第二,建立智慧城市業務應用體系。從政務、產業、民生、金融等角度構建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相關業務應用系統,服務于廣大民眾、政府部門和企業。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交通、衛生、環保、供水、應急和社會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環境與生態監測、產業結構布局、資源、交通、人口、公安消防、社會服務、電子商務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領域的信息化,發揮信息資源轉化為促進社會經濟、環境、文化協調發展,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造福人民的基礎作用。
第三,建立智慧城市政策標準體系。當今世界標準化水平已成為各國各地區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在智慧城市建設起步階段,要充分注重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做到智慧城市規劃有指南、共享平臺建設有標準、協同應用開發有依據,實現有序、有質、有量的發展。
第四,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關鍵是建立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對傳統建設方式的一種提升,許多領域和行業都將會引入“智慧”的內容,如何保證智慧城市的建設能夠做到信息互通、安全協調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主要表現在:物聯與信息溝通(聯通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精細度),合理、和諧建設(合理度),建設安全及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因此,研究智慧城市的建設標準本身即是一項非常系統和科學的重大任務,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意義重大。
第五,建立智慧城市資本產業投融資體系。通過模式創新、金融創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內容繁多,涉及到政府服務、市民服務、商業服務等方方面面,單靠政府投入是不現實的,需要引入市場資源,吸引眾多企業參與,通過市場集約化方式,實現共贏。
陳宜明說,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和利用,這是實現城市智慧化發展的關鍵。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是圍繞著數據價值的提升而展開的。所以,智慧城市的發展是一項多部門共同推動的事情。如何智慧地進行城鎮建設需要各地方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研究應用信息技術,利用“智慧”的措施,解決城鎮發展中的問題,同時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陳宜明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會明顯地改進和提升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效率,這一點隨著創建智慧城市工作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智慧化水平的提高,而為我們切身感受到。據陳宜明介紹,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十二五”期間的一個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