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據了解,2006年,我國汽車業有7900多家企業,其中整車和改裝車企業有700多家,零部件企業有6000多家。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汽車業的“過冬”和發展,以及信息化對汽車業發展的作用和影響,成為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十分關注的問題。
日前,我國著名信息化專家金達仁在經濟日報發表文章,就全球金融危機環境下我國汽車業信息化發展戰略闡述了自己的研究觀點。
針對不少人由于美國汽車業三巨頭在金融危機后接近崩潰的狀況,認為對投入巨資的信息化對汽車業真正能做出多少貢獻表示懷疑時,金達仁明確表示,“毫無疑問,信息化能有效提升汽車業的研發水平、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但信息化也并非是包治企業百病的”良藥“.美國汽車業三巨頭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市場需求急劇減少的影響,其次還受企業戰略不當、產品結構不合理、管理不善和成本上升的影響。這些問題屬于宏觀經濟、市場環境、戰略決策和運營管理范疇,并非是信息化所能解決的問題。然而,欲使企業信息化發揮更大的作用,仍需我們全面深入地理解企業信息化的目標、內涵、作用和方法?!?
為了進一步說明企業信息化的目標、內涵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金達仁以汽車業信息化現狀為例分析指出,“目前我國汽車業多數企業信息化都是以軟件實施和信息處理為主要應用目標,即使少數整車企業實現內部業務重組和信息集成應用,并延伸到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服務商合作伙伴,但遠未到產業鏈的協同、信任、重組和集成層面。顯然,這種應用現狀下的應用效果必將受到很大影響?!?
談到信息化對我國汽車業跨越經濟寒冬,提高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能提供哪些幫助時,金達仁從企業信息化理念和實踐,特別是從根本上提升企業信息化效益方面分析認為,“我國汽車業的整車、發動機和零部件企業通過加快信息化進程,就能有效加強企業集團管控、全面預算、資金分析和風險控制能力;推動集團管控、戰略管理、市場分析、研發管理、銷售管理、生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等業務模式重組;優化配置企業人才、技術、產品、資金和信息資源。但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實現這個目標,仍將取決于信息化能否與工業化實行融合,企業信息化能否與企業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實行融合?!?
關于我國汽車業信息化發展戰略,金達仁結合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理念,以及汽車業自身特點認為,“汽車業是一個典型的集群產業鏈體系,協同、信任、重組和集成是建立和發展這個體系的關鍵。因此汽車業未來信息化的目標和內涵,就是從集群產業鏈角度出發,集現代研發技術、制造技術、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集成技術和信息技術之大成,通過企業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重組,構建異地多層次協同研發體系、網絡化協同制造體系和供應鏈協同商務體系,從而帶動汽車研發模式和設計理念的創新、汽車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創新、汽車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產業鏈協同商務模式和信任機制的創新?!?
在如何實現汽車業信息化戰略目標這個問題上,金達仁強調首先要增強企業主體意識,其次要制定汽車業各企業信息化規劃。他說,“企業CEO和CIO們要充分認識到西方工業國家是在工業化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再去推進信息化,而我國則是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去推進信息化。因此加大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且真正落到實處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我們不難想象,企業信息化不是單純的IT應用和軟件實施,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是全面推動企業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如不能深刻認識這個問題,企業信息化何來真正的需求、動力和效果。即使有些企業在實施ERP、PLM等應用軟件,看似已經步入信息化軌道,但應用效果卻不盡理想,其中問題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