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性汽車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內政策和市場環境等方面情況的不斷變化,汽車產品需求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汽車市場消費主體也將進一步向私人購車傾斜。我國汽車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經濟規模、產品開發能力、生產技術水平上,還是在經營管理、銷售服務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為了盡快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汽車行業企業應大力采用高新技術,來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發達國家的汽車生產廠商已經基本實現了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在經營上普遍采取汽車聯盟和本土化戰略;零配件采購上實行全球化、模塊化;生產管理上采用“準時生產技術”和“敏捷生產管理”等先進的管理方式。而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大部分還局限在國內,由于條塊分割,即使是在國內也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整車生產企業都有獨立的生產體系,零部件工業存在多種標準體系和配套體系,生產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管理粗放、水平不高,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一、我國汽車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的特點
我國汽車企業具有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和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整車進行單臺檔案管理和質量信息的全面跟蹤;汽車生產屬于典型的混合生產類型,既有生產線裝配、又有沖壓件生產,生產計劃實行混流排產,配件一般有較固定的供應商或外協廠,企業生產物流管理比較復雜。
少數企業管理信息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實現了財務物流一體化、售后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企業內部ERP系統的建設;然而,大多數企業在進行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中存在一些有待解決問題。
(1)基礎數據不完善
“一物多碼”導致庫存有實物,但是不能被領用,同一個配件一方面積壓在庫房銹蝕,同時有可能采購部門還要緊急采購。
“一碼多物”可能會出現按照物料編碼送到售后服務點的實物可能不是修理所需的配件,導致售后服務響應和服務成本的增加。
產品結構不準,或者造成多余采購,或者是生產缺件停工,而且還會導致成本失真,給成本核算帶來很大隱患。
(2)生產計劃編制不合理
我國大部分汽車企業生產過程是典型的離散型制造過程。其中,總裝、噴涂和焊裝的生產模式主要是按照生產線流水作業,按照生產線節拍、工位送料的方式來組織生產,是一種準時化生產方式(稱為JIT方式);而沖壓車間的生產則不同,輪番生產近千種沖壓零件,屬于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組織方式(稱為MRP方式)。這兩種不同的生產特點,構成了我國汽車企業的混合式生產計劃組織的特點。我國國內典型汽車生產示意見圖1。
部分企業為了簡化生產過程,除了總裝、噴涂、焊裝和沖壓四大工藝環節,其他環節主要采取外購、外協的方式,使得企業管理的復雜程度大大降低,裝焊、涂裝、總裝能夠做到有序生產,并為生產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抓住了產品生產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了比較科學合理的價值鏈體系。
但是,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大,銷售預測準確性不高,銷售指標比較機械,生產計劃安排比較粗放,造成生產計劃不準確,容易造成積壓和脫銷,不能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變化;而變化過頻的生產計劃,會造成采購、生產、物料配送工作的混亂,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另外,計劃體系基本上是一個按臺套生產的計劃管理體系,因而不能按照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提前期來安排采購和生產任務,加大了庫存和資金的占用。
(3)用信息技術模擬手工管理
現代企業生產計劃管理模式,僅憑手工管理是難以實現的。部分汽車企業存在一些粗放式的管理,原因之一在于大量的信息難以憑手工管理進行及時、準確的處理。因此,要提高生產計劃管理水平,必須將生產計劃管理優化和信息化建設合在一起。通過引入IT技術,通過ERP系統,進一步提高生產計劃管理的水平。
但是,如果僅僅是用計算機管理來模擬手工管理,又難免陷入“IT”黑洞,因為信息化建設的成本是很高的,計算機管理的特性與手工管理的特性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求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必須建立在比手工管理更為科學和先進的管理模式之上,而且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此外,在實施信息化系統時,還需要不斷進行管理模式與業務流程優化,使信息化系統與現實經營模式能夠融為一體。
二、我國汽車企業生產計劃的管理信息化
根據我國汽車企業混合式生產計劃組織的特點,生產計劃的管理信息化也必須能夠滿足這種混合式生產計劃的管理需求,即能夠支持大批量生產線的管理模式,又能夠支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管理模式。
大批量生產線的生產管理信息化系統,首先是根據銷售訂單或銷售計劃編制總裝線的日生產計劃,再根據總裝線的日計劃和涂裝線/焊裝線的過廊情況編制涂裝線/焊裝線的日生產計劃。其次,根據總裝線/涂裝線/焊裝線的日生產計劃和產品結構編制各生產線的領送料計劃,各倉庫和供應商根據領送料計劃將零部件配送到各生產線的工位上。最后,根據總裝線/涂裝線/焊裝線的實際完成情況,將各線的完工情況匯報到生產管理系統。
對于沖壓件按多品種小批量組織生產的管理信息化系統,要根據銷售訂單或銷售計劃編制最終產品的生產凈需求(也稱為“主生產計劃”),再根據產品凈需求、產品結構、庫存/采購訂單編制各級零件的生產計劃和外購件的采購計劃(也稱為“物料需求計劃”)。生產計劃下達給沖壓車間組織生產,完成后入備件倉庫或直接配送到生產線工位;采購計劃下達給采購部門組織采購,到貨后入采購倉庫或直接配送到生產線工位。
我國汽車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系統的難點在于一個企業同時存在大批量生產線和多品種小批量兩種生產組織模式,在生產計劃編制的過程中,必須同時考慮兩種生產組織模式中的資源和需求,確保兩種生產計劃必須協調一致。
三、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的保障措施
信息化系統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各方面的配合和措施保障,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取得預期的效果。
(1)組織保障
需要建立一把手為領導的項目組織機構:以企業一把手為組長的項目領導組;以各部門一把手為組長的項目實施組;以信息部門一把手為組長的技術組。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于企業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大力協調配合做好大量細致的工作。為了確保系統實施工作的順利進行,各部門必須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人,并加強工程項目的領導和管理,為項目的實施提供組織上的保證。
(2)項目管理
建立嚴格規范的項目管理制度,項目計劃、階段計劃、月、周工作計劃及時滾動、及時傳達、及時檢查執行效果,做到項目進展有章可依,確保進度。
(3)溝通與總結
協同工作過程中保持全流程溝通,事前準備充分,事中嚴格組織,事后及時分析、總結。正視項目實施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適合的全面解決方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適當開展并行工作。
(4)管理制度
為了確保各環節能夠正常運作,確保數據準確性、及時性、一致性、有效性,必須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強項目組織的執行力度。在實施過程必須同企業的管理流程相結合,需要從管理上高度重視,尤其是計算機和管理系統的各項規章制度及考核辦法的健全,實施隊伍的落實與考核機制的建立,包括:信息化系統運行的管理機構及基本職責;系統的運行管理辦法;硬件網絡系統的管理辦法;各業務系統的考核管理制度。
(5)培訓與宣貫
培訓必須放在首位,技術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對以往數據的管理是場革命性的,它的實施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作,涉及到企業各方面的人。因此必須提高現有人員(包括各級領導、管理人員和員工)的技術水平和素質,思想先行,加強培訓與宣貫,尤其是先進管理理念的教育與培訓的落實與展開。
四、生產計劃管理信息化的預期效果
生產計劃在汽車制造環節屬于管理的核心部分,生產計劃管理信息化在深入應用后,將在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競爭能力方面取得以下效果:
(1)計劃的準確率明顯改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達到統一。
(2)庫存儲備明顯降低。在中國目前大多數企業中,要實現零庫存暫時很難達到,但庫存量會大大降低。
(3)減少停工待料的現象。這個效果特別明顯,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4)減少零件搬運,準備時間縮短,節約裝配時間,降低準備成本。
(5)生產提前期縮短,與小批量相結合,提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6)數據準確率大大提高,減輕了大量的數據處理工作的人工勞動,實現數據處理的自動化。
(7)提高了企業管理的規范化程度,各個部門之間充分協作、步調一致。
上述成效能夠產生的預期效益要依據企業實施的深度來確定,特別是通過生產計劃管理信息化的實施,引發各級管理人員工作思想和管理理念的轉變,可以為企業注入持久的活力,這些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