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網絡建設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政府必須在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開發資金和農業農村信息系統日常運行費用方面給予一定的基礎性投入。
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就通過多年的努力,農業部門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這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奠定了較好基礎。主要表現: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精準農業在發達國家中的實驗研究與實踐有了快速的發展,被譽為“信息時代作物生產管理技術思想的革命”。精準農業是基于信息和知識管理復雜農業系統的集成技術體系。這一技術體系思想應用于作物生產,可稱之為“信息時代的現代農田精耕細作技術”。
我國自從1995年農業部提出涉及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金農工程”以來,用了5年時間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國家級農業基本數據庫,農業監測、預測與預警等宏觀調控與決策服務應用系統,農業生產形勢、農作物產銷預測系統,對農業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農業部門初步構建起了農業信息平臺,有二百多個農業批發市場依托這一平臺進行信息溝通與共享。同時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為龍頭,以農、牧、漁等12個專業網為骨干的中國農業經濟綜合信息網初步建成,推動了農業信息化建設。
“積極關注農業發展、關懷農村建設、關心農民生活”、“保障農業穩定、支持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繁榮”、“讓客戶盡情享受信息通信技術帶來的農村美好生活”……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近期“菜賤傷農”的消息塞滿互聯網,農民鄉親“賣菜難”問題令國人糾結,社會各界再次把目光投向“農超對接”,急盼以“農超對接”等方式減少蔬菜供應的中間環節,來進一步讓利給農民,保證農民種菜權益。
農機化信息工作是農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農機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和知識成為二十一世紀新資源要素,信息傳輸和網絡體系初步形成、信息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農機化信息體系將在加強農機管理、科研、生產、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農機銷售和作業服務市場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畜牧行業的政府職能部門與企業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設在全行業從政府職能部門到各地、各類企業都在方興未艾地開展起來。但是畜牧行業及企業,包括各級職能政府部門,在從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是否非要重走其他行業、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道路呢,我個人認為并不盡然。
我國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畜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畜牧信息資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給用戶的有效資源嚴重不足;畜牧信息技術成果應用程度低,嚴重阻礙了畜牧業現代化的發展,這也正是當前實施畜牧業信息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是一個畜牧大國,全國共養殖有16億頭豬、4億頭牛和7億只羊,雞、鴨、魚等其他禽類的數量就更多。在大會期間本人體會到,如此一個大規模的行業產業,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發展也必將會遇到諸多的問題。這一點在張寶文部長的發言中講的很清楚,他說“在實現畜牧業發展的過程中,行業面臨著產業發展模式、產業規模、品種改良、疾病控制、環境保護、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農村信息化要通過政策支持來解決普遍服務長效機制問題, 輔以采用新興信息技術, 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平臺共建、多方共贏為原則的新運營模式, 切實把農村信息化發展推向縱深。
農村信息化包含著農業和農戶的信息化,但是在操作上又不能簡單地把它與農業、農戶混為一體。回答農村信息化內涵之前,需要回顧一下城市信息化這些年來解決了那些問題,對城市社會經濟,特別是新的生活方式形成的作用,以及帶來了那些新的需求、收入、社會關系、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增長點。
農村信息化建設對于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與此同時,農村在信息化建設也暴露出五大突出問題,亟需有關部門及時出臺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