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實施供應鏈管理最主要的還是從改善“牛鞭效應”帶來的需求放大的負面影響,供應鏈管理涉及到內部整合和外部協同工作,同時也包括供應鏈執行與供應鏈計劃層面。
推動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營銷物流等環節的深入應用,加快推動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轉變。這已成為信息化的新走向。
所以現代化制造企業要轉化經營,將企業、供應商和用戶進行利益整合,形成一個緊密結合的利益共同體,然后通過先進管理方法的利用,把高效有序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管理中。
從IT組織和運營角度上講,工程機械行業與其他行業沒有太大的區別,IT持續創造價值是持續困擾IT經理的一個問題,這點體現在工程機械行業更明顯。
云制造提出相對較晚,大多數企業及應用者對云制造認識尚處于“霧里看花”的狀態,云制造是否是制造業的云計算?云制造落地制造業需解決的瓶頸有哪些?對于未來,云制造將何去何從?
目前,國內的制造業規模龐大,大型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外資制造企業的進入帶來了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推動了國有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但大量的制造業的信息化水平還停留在較低水平。
制造業的產品包裝、運輸、倉儲以及裝卸搬運等流通環節,在統一標準的基礎上,才能不斷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中國中小制造企業在應對當前市場局勢時,應認真分析產業運行規律,把握未來發展趨勢,調整營銷戰略對策,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實現做大做強的宏偉藍圖。
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的機械制造行業也蓬勃興起,但缺少監管和統籌的行業發展,大規模生產就帶來了同質化的問題。同質化是制造行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根本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GPS為核心的數據傳輸、遠程控制系統首先在工程機械融資租賃方向找到了切入點并逐漸在其商業應用領域也取得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工電器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這一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并未匹配上其自身的飛速發展。對制造業來說,實現制造業信息化,ERP是一劑良藥,可是需要企業能厘清自身癥結并有著堅定不移的方向。用好ERP并不簡單,需要“找死”的膽量和“活下去”的毅力。
選擇ERP,不是簡單的設備采購,而在此之前,樂善并非是第一次做ERP信息化,早在2005年之前,就采用了臺灣“天X”佛山分公司的系統,可是實施多年過去,許多管理指標并沒有落到實處,隨著時間推移,淪為空泛的形式,從而束縛了樂善機械的管理提升和發展:
“信息化的作用就是把管理思路貫徹到業務中去,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管理思想。”學管理出身的何志才回憶說:“以前公司沒有信息管理系統的支撐,做單一種產品,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做出計劃,公司產品產月產量始終在70~80臺徘徊,沒辦法提升產能。隨著企業的發展需求,及市場客觀條件的變化,產品需求呈多樣化、個性化發展,按公司現有的管理手段根本沒辦法滿足企業發展及市場個性需求,必須通過現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去實現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