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信息技術發展的二十年可謂是隨著計算機特別是PC相關的軟硬件平臺一同發展的二十年。
中資商業銀行的大量操作風險案件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在個體行為失范的背后是“集體行為”失范,是體制內多種不合理因素在轉型期間的集中表現,同時,較為落后的管理技術和基礎放大了風險。
盡管迪拜世界債務重組再次引起了全球金融業的波瀾,但情況顯示,世界經濟顯然已經度過了“最壞的時期”,步入“后危機時代”。金融風暴對中國銀行業發展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賦予了難得的機遇。
浦發銀行剛與中國移動牽手,記者昨日從廣東發展銀行獲悉,其與中國聯通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不同的是,廣發行與聯通的合作并不涉及股權,雙方的真正興趣點是在手機支付業務等領域。“控制了手機終端的運營商需要金融后臺支持,而掌握金融通道的銀行也覬覦手機銀行業務的蛋糕,雙方自然一拍即合。”一位業界人士如此分析。
工行臺州分行日前通過“信托+理財”方式,為三門金鱗湖生態整治工程項目引入資金2000萬元。至此,該行已累計向該項目投入信貸資金1.4億元。
東亞銀行再次成為金融界關注的焦點,原因是他們將銀行的應用系統,從傳統的Unix平臺搬到了基于x86架構的Linux平臺上,并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其SOA(面向服務)架構。此舉在中國各種類型的銀行當中,尚屬首例。
“世界是平的”--在Internet把將地球變平、變成一個“小村落”之際,網絡黑客的破壞能力也在大幅度上升。今年以來,世界多國的銀行遭遇黑客攻擊,并蒙受巨額經濟損失。這些黑客文質彬彬,行蹤詭秘,他們不用帶槍械和刀等兇器,甚至沒有進入銀行,卻利用高科技手段在瞬間竊取大量錢財。有人把他們稱為“不采取任何暴力行為的強盜”。
金融行業正處于一個不斷與世界接軌的快速發展時期,金融信息化建設已經邁過了基礎應用、系統建設兩個階段,現正步入IT服務管理的過渡階段。由于業務快速變化、IT基礎設施日益復雜、缺少技術支撐平臺等因素,導致了科技部門面臨很大的管理壓力,也間接影響了科技服務工作與業務需求的快速推動。
所謂供應鏈金融(SupplyChainFinance),簡稱SCF,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具體地說,商業智能技術由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ing)、聯機分析處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簡稱OLAP)、數據挖掘(data mining)組成,包括這三者在內的用于綜合、探查和分析商務數據的先進的信
信息化是現代金融體系運行的一大基石,是金融穩定發展的基礎,對社會誠信建設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相信金融行業信息化必將早日走向成熟,走向輝煌。
在剛剛閉幕的2010“兩會”上,IT通信領域,物聯網、三網融合受到廣泛關注。而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幾年來一直都是熱點問題,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提交的《規范和發展電子支付業》,我認為是應時而作,對中國電子支付市場發展來說,實屬雪中送炭。
金融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溝通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而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特別是在當今信息時代,金融業既面臨著高科技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行業壁壘被高科技企業和綜合服務機構攻破之后的激烈競爭,傳統金融行業面臨向現代金融服務業轉變的艱巨任務。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現代金融行業在組織結構、業務流程、業務開拓以及客戶服務等方面,日益體現出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特征。